师爷是幕友的俗称,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。古代将帅出征,治无常处,以幕为府,故称幕府,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。以后相沿成习,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,应聘帮助军政大员办理各类事务之文人学士,也就获得幕僚、幕宾、幕友等称谓。另外,道教有些门派也称师父的师父叫师爷。
师爷,过去又称为幕友、幕宾、幕客、幕僚等,放到现在理解,就是参谋,顾问。师爷一般并无官衔职称,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,而是由幕主私人聘请,与幕主实属雇佣关系。幕主尊师爷为宾、为友,师爷称幕主为东翁、东家。他们是专门为雇佣者出点子,出主意的人。也为主人代笔写文章,写来往公文。
明代,师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列入“公务员”编制,如刑名师爷。明清时代,官僚阶层常常聚集收纳一些有才能有见解的人,小说里称“清客相公”,他们其实也是师爷一类人,除了为主人出谋划策,缮写公文,也陪伴主人谈天说地,吟诗作画,游山玩水等娱乐活动。
师爷工作的起源甚早,历史源远流长。《世本》曾记载:“黄帝之世,始立史官,仓颉、沮诵居其职。(在黄帝那个时候,开始设立史官,仓颉、沮诵在此职位)”最早的秘书人员称为“史”。而黄帝的这些专职秘书人员已有明确分工,显然在黄帝之前已存在秘书和秘书工作。最早出现的秘书机构,为商周的太史寮。周代时趋于完备,“五史”分工,各司其职。
师爷不是官,是官员私下聘用的僚属,俸禄也不由朝廷出,而由聘用他的主官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。宋朝太祖赵匡胤在建国后,出于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,曾规定各级衙门的幕僚人员均由朝廷委派,以防止衙门实际决策权落到不良幕僚手中,但即便如此,师爷也无品极,非官。
除聘用关系,衙门中还有一种实习性质的幕僚,这类人身份较为体面,与主官属于师生关系,一旦学成出师,就能得到主官的保举走上仕途,例如清末著名的汉臣左宗棠。